关闭

大众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大众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专科 >> 其他
科室导航
  • 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 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 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
  • 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 卫生部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作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线科、超声科、核医学科、放射肿瘤科、医学遗传科和预防医学科共24个培训专业基地。拥有飞利浦256排极速CT、日立128排CT、E-CT、世界知名品牌核磁共振、飞利浦IE33彩超、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西门子3D C型臂、Stryker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等高精尖仪器设备430余台件, 能够为培训基地提供强大的硬件设备条件。

  我院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市级医学临床重点专科、1个特色专科;2个校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拥有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临床培训基地5个;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吉林省大血管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糖尿病胰岛素泵诊疗中心。

  我院培训基地具有完善的师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学员管理规定,每年的5-6月开展报名、考试、录取工作,7-8月安排学员轮转、入院教育、入科教育及上岗培训,9月正式进入专业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依据国家和省上级部门要求,基地每年组织一次招生和结业工作。结业考核根据当年实际情况,在8月之前完成。学员培训期间,医院负责日常管理和考勤、技能培训、年度考核和结业考试等工作。我基地注重培训特色,为学员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人文管理。自成立以来,已招收省内外学员1081人,已结业275人,合格达97.8%。

  医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带教专家和专业的带教师资队伍。现有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30人。全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199人,高级职称457人,中级662人,具有带教资格的医师达578人。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现设在青年院区,面积1100平方米,设施齐全,拥有各类培训设备200余种,900余件。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眼科学、耳鼻喉学、皮肤学科、麻醉学科、神经内科学、诊断学、中医学、护理学等课程需要的实践技能操作模型。训练中心内现设心肺听诊实训室、外科技能实训室、内科技能实训室、妇科技能实训室、儿科技能实训室、神经内科技能实训室、急救技能实训室、护理技能实训室、综合病例模拟等多个技能实训室。能够满足内、外、妇、儿、急救等各学科临床技能教学需要。寝室、食堂、图书馆等为培训学员的学习、生活提供部分保障。

  我院致力于打造健康、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注重医技人员医疗水平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及提升。2017年将迁入亚泰院区新址,届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将发展成为大型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同时也必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医学人才。

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吉林省卫生厅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卫生厅指定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吉林大学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首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首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心脏病诊治方面处于省内领军地位,是吉林省心血管病介入领域的领头科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亦享有较高声誉。

  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世界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学科带头人刘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美敦力大学心脏节律病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华现代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常务编委。由于个人业绩突出,获得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二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大学十大名医、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科室内目前设4个疗区和1个监护室,床位216张,拥有一流的病房设施和医疗设备,包括心血管门诊、心脏超声、心血管功能室、心血管病房(包括CCU监护病房)、心脏导管室。拥有2间国内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西门子数字减影平板血管造影机、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三位标测导航系统(CARTO)、血管内超声、FFR、心脏程序刺激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体外临时起搏器、射频仪、IABP、大型超低温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运动平板、除颤仪、彩色超声诊断仪、中央监护系统、多导联电生理记录仪等。

  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危重症及疑难疾病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项目齐全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为吉林省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开展项目最多、病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领头科室。目前开展项目有经桡动脉、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疑难各种类型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包括ICD及三腔起搏器),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大血管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导管化学消融术(PTSMA)。科室每年接收大量的省内及周边地区疑难重症患者。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疑难病例的比例占31.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危重病例的比例占11.8 %,患者治愈好转率高达96%左右。同时积极帮助下级医院开展和提高心脏病的介入诊治工作。

  近3年,承担国家十一五子课题3项、863子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合计约500万。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费500万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及参编高水平学术著作10余部。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成果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发明创造大赛二等奖1项、吉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7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共70余篇,在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SCI、EI、ISTP收录10余篇。

  科室定期外请国际高水平介入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与日本兵库大学心血管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心脏病研究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心脏病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美国肯塔基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具有友好合作关系,使心血管介入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医师进修学习先进的诊治技术。每名医生每年约参加国内会议6-8次,每年派出约15名医生参加国际心血管会议,逐步形成冠脉介入治疗团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团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团队。

  心血管内科积极利用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优势,将继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省心血管诊疗水平。

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吉林省卫生厅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卫生厅指定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吉林大学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首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首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心脏病诊治方面处于省内领军地位,是吉林省心血管病介入领域的领头科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亦享有较高声誉。

  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世界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学科带头人刘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美敦力大学心脏节律病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华现代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常务编委。由于个人业绩突出,获得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二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大学十大名医、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科室内目前设4个疗区和1个监护室,床位216张,拥有一流的病房设施和医疗设备,包括心血管门诊、心脏超声、心血管功能室、心血管病房(包括CCU监护病房)、心脏导管室。拥有2间国内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西门子数字减影平板血管造影机、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三位标测导航系统(CARTO)、血管内超声、FFR、心脏程序刺激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体外临时起搏器、射频仪、IABP、大型超低温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运动平板、除颤仪、彩色超声诊断仪、中央监护系统、多导联电生理记录仪等。

  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危重症及疑难疾病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项目齐全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为吉林省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开展项目最多、病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领头科室。目前开展项目有经桡动脉、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疑难各种类型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包括ICD及三腔起搏器),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大血管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导管化学消融术(PTSMA)。科室每年接收大量的省内及周边地区疑难重症患者。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疑难病例的比例占31.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危重病例的比例占11.8 %,患者治愈好转率高达96%左右。同时积极帮助下级医院开展和提高心脏病的介入诊治工作。

  近3年,承担国家十一五子课题3项、863子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合计约500万。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费500万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及参编高水平学术著作10余部。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成果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发明创造大赛二等奖1项、吉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7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共70余篇,在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SCI、EI、ISTP收录10余篇。

  科室定期外请国际高水平介入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与日本兵库大学心血管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心脏病研究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心脏病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美国肯塔基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具有友好合作关系,使心血管介入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医师进修学习先进的诊治技术。每名医生每年约参加国内会议6-8次,每年派出约15名医生参加国际心血管会议,逐步形成冠脉介入治疗团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团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团队。

  心血管内科积极利用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优势,将继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省心血管诊疗水平。

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始建于1948年,现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在省内、国内享有较高威望的一支高素质学科。目前,科室是吉林省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优生与生殖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省围产医学研究中心、吉林省优生与遗传研究中心、母乳喂养培训中心、吉林大学宫颈疾病诊治中心、吉林省高危妊娠诊疗中心、吉林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吉林省产前诊断中心、长春市“十二五” 医学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基地、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是吉林省妇产科教学、科研和医疗的核心。60多年来,受到了省内外同行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曾获得全省卫生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长春市三八红旗集体、“十一五”期间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度获长春市安全助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室现有在职医护技人员109人,其中医生51人,护士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3名;医生硕士学位以上者43人,占84.3%,其中博士学位36人,占医生总数的70.6%。人员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以中青年教师骨干为主体的良好学术梯队。

  学科带头人崔满华教授担任吉林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国际妇科内镜学会成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华医学科技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吉林省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并任中国妇幼保健杂志副主编,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国际妇产科杂志(中国版)等多项杂志编委。

  科室共设开放床位277张,分为妇科5个疗区、产科3个疗区、门诊、产前诊断中心、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室等,年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手术量近万例,出院患者量13000余人次。其中出院患者危重症的比例约占12%。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同时科室承担着以吉林省为主并辐射周边省市的妇产科医疗工作以及疑难杂症的会诊和重症的诊治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科室特色为妇科良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腹腔镜、宫腔镜、阴式手术、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女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和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的修复手术;盆底重建术、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高危妊娠的救治;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的人工受精和试管婴儿)、母胎血流检测、产前诊断;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使科室的综合水平跃居省内首位、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接轨,形成了独有的诊疗特色和发展模式。对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坚持热情、体贴、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对每位病人从诊断到治疗,注重每个细节,为患者量身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原则,使科室的综合水平跃居省内首位、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接轨,形成了独有的诊疗特色和发展模式。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共60余项,总经费达700余万元,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50篇,著作30余部,发明专利3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9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项,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每年承担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预防医学、留学生的妇产科学及肿瘤学教学工作,每年总教学人数800人左右,培养的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除一部分出国深造外,绝大多数工作在国内各大中型医院,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同时,科室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各种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活跃了省内学术气氛,使全省妇产科学术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也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成为吉林省妇产科学术领域的核心和火车头,在国内妇产科学术界具有良好的地位和影响。

  2011年,科室被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得到卫生部专家的充分肯定。基地拥有精良的妇科内镜手术模拟训练设备、教学器材,和一支强大的教学队伍,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且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积累,有相当丰富的带教经验。基地设有内镜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动物准备室、器械准备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功能会议厅等,学员在熟练掌握了模拟训练后,可以充分利用智能仿真技术训练的触觉逆反馈技术,为内镜医生学习和掌握内镜诊疗技术提供了真实、安全、有效的学习环境,学员学成回去后均能开展内镜手术。

  科室现为吉林省优生与生殖重点实验室,具有坚实的胚胎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基础,所有人员均接受了卫生部指定基地培训。2002年成立吉林省首家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为主的生殖医学中心,投资500万,引进国际一流技术、设备,当年体外授精技术即获得成功,平均妊娠率维持在40%-50%,在我省“试管婴儿”技术领域填补多项空白。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诊治技术,是目前我省以博士后人员为主、技术阵容最强大、设备最先进的生殖医学中心,是集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和谐团队,并已通过卫生部门复审,正以一个崭新面貌继续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服务。

  目前科室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吉林省妇产科疑难、危重病人救治中心,全科医护人员正以热情的服务、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诊疗手段迎接省内外慕名而来的病人。

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卫生部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吉林省卫生厅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卫生厅指定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吉林大学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首批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首批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心脏病诊治方面处于省内领军地位,是吉林省心血管病介入领域的领头科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亦享有较高声誉。

  心血管内科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及世界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

  学科带头人刘斌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专业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卫生部吉林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吉林省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美敦力大学心脏节律病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华现代内科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常务编委。由于个人业绩突出,获得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二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吉林大学十大名医、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科室内目前设4个疗区和1个监护室,床位216张,拥有一流的病房设施和医疗设备,包括心血管门诊、心脏超声、心血管功能室、心血管病房(包括CCU监护病房)、心脏导管室。拥有2间国内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西门子数字减影平板血管造影机、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三位标测导航系统(CARTO)、血管内超声、FFR、心脏程序刺激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体外临时起搏器、射频仪、IABP、大型超低温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运动平板、除颤仪、彩色超声诊断仪、中央监护系统、多导联电生理记录仪等。

  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危重症及疑难疾病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吉林省开展了项目齐全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为吉林省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开展项目最多、病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领头科室。目前开展项目有经桡动脉、股动脉径路施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疑难各种类型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包括ICD及三腔起搏器),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大血管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导管化学消融术(PTSMA)。科室每年接收大量的省内及周边地区疑难重症患者。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疑难病例的比例占31.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等危重病例的比例占11.8 %,患者治愈好转率高达96%左右。同时积极帮助下级医院开展和提高心脏病的介入诊治工作。

  近3年,承担国家十一五子课题3项、863子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合计约500万。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经费500万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及参编高水平学术著作10余部。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成果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发明创造大赛二等奖1项、吉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7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共70余篇,在学术会议发表30余篇,SCI、EI、ISTP收录10余篇。

  科室定期外请国际高水平介入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与日本兵库大学心血管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心脏病研究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心脏病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美国肯塔基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具有友好合作关系,使心血管介入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医师进修学习先进的诊治技术。每名医生每年约参加国内会议6-8次,每年派出约15名医生参加国际心血管会议,逐步形成冠脉介入治疗团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团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团队。

  心血管内科积极利用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优势,将继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吉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全省心血管诊疗水平。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是“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吉林省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医院眼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肾病内科、普外科、内分泌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放疗科、皮肤性病科、急诊医学科(护理)是2010年吉林省卫生厅批准的首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基地数量占省内总基地数量的37%,位居省内各医院之首。

  医院充分发挥医院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每年申请举办国家级、省级、校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达百余项,并作为省级基地为省内县级地区开展培训讲座,收到良好效果。为方便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医院开展远程学习、网上学习等多元化、个性化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更新医学知识及服务理念。